获悉,近日无人配送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完成了5000万人民币的Pre 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索道资本、长安私人资本、基石资本,老股东线性资本超额跟投,元一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白犀牛CEO朱磊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两大方面:在更多城市落地无人配送运营,扩大车队规模;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适应更多开放道路场景。
事实上,今年7月白犀牛才获得了由线性资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半年两轮融资,可见资本对其发展的信心。线性资本创始人兼 CEO 王淮表示:“我们越发相信白犀牛是最后 3 公里自动驾驶物流配送领域最好的创业公司。线性作为 Pre-A 领投方,在这轮也进行超额认购来大力支持。”
白犀牛成立于 2019 年 4 月,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栈式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并提供无人车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公司。团队规模预计明年扩大至上百人。
从试水无人配送外卖,到真正以商超末端配送作为切入,白犀牛正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落地场景。
在为商超提供末端无人配送的一年多里,白犀牛深刻感受到了物流配送行业在人力上的巨大痛点,而无人配送则能够帮助解决问题;在实际运营中,白犀牛也验证了完全无人驾驶技术在配送场景上的可落地性。
图源:白犀牛
从2020年秋季开始,白犀牛就与永辉超市合作,陆续在上海嘉定安亭的永辉超市附近投放了十台无人配送小车。以生鲜超市为中心,白犀牛提供无人车作为运力,能为商超附近3~5公里的社区提供末端配送服务。白犀牛表示,从去年9月至今,其无人配送车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且已完全满足永辉超市单店业务和用户的需求。
除商超之外,白犀牛还在与更多零售平台达成合作。今年7月末,白犀牛与达达集团共同打造无人配送平台,消费者通过京东到家等零售平台下单,就能获得无人配送“小时达”的体验。
目前,白犀牛的无人配送车队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进行测试、运营,日活量在数十台。“我们目标是,从22年开始,5年内在公开道路上有5000台日活运营的无人车。”朱磊说道。
也就是说,规模化运营将成为白犀牛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在白犀牛看来,在这个过程中,研发测试和落地运营,两者缺一不可。
白犀牛CTO夏添告诉36氪,末端配送无人车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两大方面的能力提升:一方面是在测试、运营中不断提升算法能力,打造完全无人化技术以适应更多复杂的场景和路况;另一方面则是保证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在运营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当下无人配送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朱磊表示,随着阿里、京东、美团等物流场景方在无人配送市场的入局与落地,“能感觉到整个行业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
不过,他也承认,无人配送行业的真正爆发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
首先,无人配送车辆在公开道路行驶的路权逐步放开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当下已经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试点示范区,探索无人车与行人、现有车辆混行的可行性。
“这不是突然有一天就全域开放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是少部分城市、人流量没那么大的小区域先开放,再是大区域开放,然后在城市核心区域开放。”
其次,无人车的成本也还有下降的空间,其中既包含无人车本身的硬件成本,也包含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地图采集、保险、停车、维护、保养等成本。“硬件成本和运营成本都还需要一定时间、一定规模来打磨。”
而且,随着政府允许车辆在更复杂的开放道路行驶,无人驾驶技术才能打磨的更安全、更好,规模的无人配送才有可能到来。
针对本轮融资,索道资本创始合伙人石东华表示:“白犀牛从生鲜配送单点切入,通过为永辉、达达等公司提供配送服务,打造了从技术到场景落地的完整商业闭环,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提升和道路不断开放,相信白犀牛将不断扩张商业版图,用机器为更多人提供最后3公里服务。”
长安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谢犁表示:“无人配送正在逐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领域具有自动驾驶技术与场景运营双驱动的特征,以及区域排他性。白犀牛是国内为数不多在多个地区拥有路权,且持续提供稳定服务的L4级别无人驾驶公司,具有顽强的毅力和保持专注的品质。”
基石资本合伙人黄依群表示:“即时配送已经成为城市人群生活购物的一个环节,无人配送服务在即时配送这块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相信这也是无人驾驶在城市规模化运营能够最早达成的解决方案。白犀牛的创始团队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好的团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