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无人机专业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职业技能大赛中一展风采。王伟光摄
“嗡嗡嗡……”这是锡林郭勒供电公司输电管理处的无人机正在缓缓上升,奔赴它的又一次巡检任务。远远望去,犹如雄鹰在茫茫草原之上,铁塔银线间,自由盘旋。自2019年启动无人机巡检以来,三年间,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巡检输电杆塔3.4万基,实现了锡林郭勒地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其中30条输电线路实现无人机自动巡检。输电巡检方式的转变,折射出电力生产逐步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小飞机激发班组大潜能
无人机在输电巡检中的应用,可实现从平面检查到立体检查的转变,不仅可以解决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视觉障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节省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2018年末,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无人机航检班成立,6名青年骨干被派出脱产培训,一个月后,手持“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的“飞手”们学成归来,正式成为无人机航检班成员。起初的无人机体积大,特别容易误碰、误伤设备,航检员们特别紧张。锡林郭勒大风天气多,无人机不好操控,巡视一基杆塔得半个小时,工作效率低。经过几次专业培训,他们迅速成长,无人机巡检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精细化巡检”科目首次登上擂台,锡林郭勒供电公司的航检员们挺身出战,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回归岗位,他们将所学所能传授给输电管理处的每一位员工,如今输电管理处12名驾驶员20架无人机运用自如。
巡航“千里眼”让巡检事半功倍
“以前巡线好几个人一条线路,两三个人一基塔,现在提前规划好航线,通过三维激光点晕扫描,无人机就可以在规划好的路线区间定点巡航了,这样工作起来节省时间和人力。”操作员韩文举说道。
从人员登塔到借助望远镜,再到如今的无人机“远程问诊”,锡林郭勒供电公司输电巡检工作一再升级。无人机远程自主巡检,没有视觉盲区,精准度达到了“销钉级”,不仅可以检测线路、杆塔缺陷,还可以智能分析导线温度变化,就像具备透视功能的“千里眼”。通过无人机巡检方式,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将传统人工巡检向智能化巡检、集约远程指挥、数据智能驱动转变,加快构建远程自主、安全交互、智能分析的输电运维新格局。
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开展无人机自动巡检较早的单位,目前已完成30条线路的自动巡检航迹规划工作,2022年还将配合航检公司完成34条220千伏线路的直升机激光雷达扫描工作,对杆塔进行三维建模和航迹规划,提升无人机自动巡检覆盖率。
电网“显微镜”环保更安全
随着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提出,借助数字智能科技维护电网显得尤为必要。在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可借助无人机实现远程巡检。开展“减员增效”“异地”“非接触”等手段的智能化无人机巡检,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拓展巡视视野,让隐患无处遁行。
无人机巡检比传统人工巡检方式更加安全,不仅可以保留清晰的可见光或红外影像资料,方便运维和检修人员掌握设备状态,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对比,预测设备状态趋势,进而提升检修计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记忆最深的一次,在进行一条220千伏线路的仿线飞行,当时天气不太好,阴天夹杂着阵风,任务要求得也急,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需要考虑曝光、风力影响、导线摆动、无人机状态、安全距离等问题,最终凭借操作手和云台手的精湛操作技术和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排查任务,保障了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人工难以达到的水准。”工作人员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应用,未来无人机会在电力巡检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锡林郭勒供电公司将继续巩固智能运检成效,积极运用“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线路运维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电力生产数字化应用水平,为“数字蒙电”建设推波助澜。(韩洁琼韩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