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7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尹会凌) 3月16日上午,蔡甸区永安街向集村水稻种植基地,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李小稳手握无人机遥控,拨动着控制杆,不远处的空中,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李小稳的操作播撒水稻种子。
当天上午,李小稳和他的团队分别操作三台植保无人机,用时一个小时完成了200亩水稻田的播种。如按照传统耕种模式,五个人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在水稻种植基地,智能拖拉机、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智慧农机设备让手机成了新农具,农机手不下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开展精准作业。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公司总经理陈艳刚介绍,这片1497亩的水稻种植基地,采用传统农耕方式完成全部播种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半个月内便可全部完成,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品质也能得到保证。
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 通讯员蔡宣 摄
陈艳刚举例说,植保无人机播撒杂交水稻种子时,操作人员可根据实地环境调节设置机械播撒的均匀度,让种子播撒得更加均匀,最大限度满足农作物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待出苗后,还可利用植保无人机机载高清摄像头、多光谱仪、热像仪等专业成像传感设备,来收集温度、湿度、距离、影像等环境数据,开展土壤环境、作物生长、病虫害等检测。
目前,蔡甸区水稻、玉米、黄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80%。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春耕备耕顺利推进,农机部门组织了农机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全面检修合作社及社员农机具,组织全区农机手学习新型农业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编辑:胡之皓】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