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comment_module in /webdata/new.iuvs.cn/module/article/show.inc.php on line 5
无人机江湖:一个飞行的生产工具_国内资讯_行业资讯_国际无人系统网

无人机江湖:一个飞行的生产工具

   2022-06-23 A轮财经长安30
核心提示:“无人机+”的业态,正为世界和行业呈现出崭新叙事和想象。

作为无人机产业的后起之秀,中国却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2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比重的80%,遥遥领先于第二、三位的美国与欧洲。

现如今,短短几年之间,无人机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科技宠物”。无人机正演变为行业应用的“空中平台”,变成一个飞行的生产工具。

在各个细分行业中,浸染出千变万化的风采。这一可搭载不同设备的空中平台,正利用其灵活性和机动性,创造出了更多跨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消费者市场、农业、无人机表演、空中交通等等。

如果抛开常规的无人机认识,从行业应用的视角触发,就能够发现,一场异彩纷呈的行业盛筵拉开帷幕,“无人机+”的业态,正为世界和行业呈现出崭新叙事和想象。

01.奋勇当先:一台“会飞的照相机”

对大多数人而言,提到“无人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关联词便是“大疆”。

2012年,正是凭借全球首款消费级航拍一体无人机“大疆精灵Phantom 1”的推出,大疆公司声名鹊起。

这一设计惊艳、价格亲民的产品不仅为普通消费者打开了无人机世界的大门,也使这一国产品牌迅速成为了行业第一,并深刻改变了世界民用无人机的格局。

此后的五年,是大疆的快速发展期,大疆发布了许多如今依旧耳熟能详的产品:包括灵眸Osmo手机云台(Osmo Mobile)、“御”Mavic 等,2018年8月,大疆更是首次联合哈苏共同打造出L1D-20c航拍相机。

创始人汪滔曾在内部,分享过乔布斯《遗失访谈录》里的一句话:“真正的魔法,是用五千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秉持这样的信条,大疆的确将一台“会飞的照相机”尽可能地做到了极致。

2019年,在全球无人机飞行法规逐渐清晰的背景下,大疆推出了重量不足250克的Mini。这款在大部分地区无需注册即可飞行的小身型无人机,引起了行业内外的一众惊叹:“原来梦想中的飞机,真的可以和手机一样轻!”

自2006年成立至今,已然16载光阴,大疆深扎其中,不断探索并沉淀着翱翔天空的技术能力。

在飞控方面,与普通超声波避障的方式不同,配备三向双目视觉感应系统及APAS 4.0(飞行辅助系统)的大疆无人机,能够在各类复杂环境中实时探测、灵活躲避、精准悬停。

在云台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高稳定性,大疆还通过创新设计拓宽云台转动范围以实现拍摄角度的变化,赋予视觉创作更多的可能性。

大疆仍在持续这般近乎偏执的努力。今年5月10日,大疆发布了Mini系列最新一代无人机产品“DJI MINI 3 Pro”。无论是影像表现、安全性能,还是续航能力,其“无损竖拍”、“轻巧折叠”、“昼夜不停”等亮点无疑又一次完成了无人机航拍体验的革新。

DJI MINI 3 Pro

时至今日,无论是影院里专业级的影视巨作,还是朋友圈史诗级的度假照片和婚礼视频,其中那些“上帝视角”的俯瞰镜头在我们眼里已然毫不陌生,而在这每一份壮观和惊艳的背后,也许都有着一台大疆无人机。

02.另辟蹊径:从蓝天白云到田间地头

2014年,大疆凭借航拍无人机的独特优势,占到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0%,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科技产品之一。市场一度以为,大疆已然成为无人机行业的终点。

然而,面对势如破竹的大疆,后来者“极飞科技”则将目光转向了产业无人机,尝试在农业领域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选择农业这一“靠天吃饭”的领域,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实则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亲身试验。

其一,大疆早已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独步天下。对于极飞而言,只有找到差异化道路,才能在“龙头垄断”的格局中杀出重围。

其二,相比消费级无人机,产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更丰富、需求主体也更多元,加之市场空间暂未得以释放,增长前景更加明朗。

其三,彭斌带领团队进行了科考、巡检、搜救、农业等多个场景的实地试验。在广袤无际的农田上,看到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疲惫和低效,彭斌深受感触。针对田间作业的痛点,程序员出身的他决心让无人机大显身手,“用科技真正做些改变。”2013年,极飞研发出全球首款植保无人机,开始了在新疆棉花田的喷洒实验。在戈壁探索近2年后,终于发布第一代P20植保无人机,谐音意即“喷20亩”。

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中,“智能测绘”、“精准喷洒”是两大关键词。

针对前者,极飞在自建田块数据库的背景下,尝试使用RTK(载波相位差分)这一军工技术来建立地基,将遥感定位精确到了厘米级的水位。

这一应用突破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动辄1-10米的偏差,帮助极飞真正用“无人机+传感器+大数据”画出了一张张数字化农业地图。

而在物料投放、精准喷洒这层,极飞同样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理念。

为了解决过去压力喷嘴易漏易堵的问题,极飞借用了法拉利为车身喷碳纳米材料的技术灵感,开发出了智能离心雾化喷头,将农药打碎成直径100微米以下的小颗粒。

通过旋转速度精准调节喷头流量、置放度量仪精准监控打药剂量,极飞让每一台植保无人机都做到了“秒启秒停、应喷尽喷。”

除了棉田植保,水稻、小麦、果树等各色品类,山地、丘陵、梯田等多种地形,以及灌溉、施肥、播种等不同场景,都对农业无人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下在国家的号召下,除了极飞科技,大疆、拓攻等也纷纷参与进了这场农业无人机的“秋收起翼”。

165577932069868000_a700xH.png

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

2020年,我国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已达6万多架,作业面积也达到约10亿亩次。3000年历史的古老农业,正因为这个会飞的工具出现,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03.虚实交替:星空下的梦幻舞台

如果说无尽的星空是专属乡村的璀璨,那么在流光溢彩的城市,无人机灯光秀的出现则为之更添了一笔繁华。

去年7月,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各地用无人机编队带来了多场充满科技感的主题灯光秀。以天空为幕,数百上千架无人机组成编队,利用图案、字样的组合及灯光、投影的变幻,上演了一场大气磅礴的视觉盛宴。

从2015年横空出世,到2018年的空前火热,再到如今登台举国欢庆。无人机在“空中表演”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人咋舌。

作为无人机行业的顶级玩家之一,2016年方才入局的亿航智能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并快速建立起了市场竞争力。

对亿航而言,选择无人机表演的原因不言而喻。

首先,以编队飞行为核心的实现方式意味着其应用门槛和技术要求并不高;其次,这一崭新的宣传方式提供了与各大企业、景区、政府进行合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相比农业植保等,这一“科技+艺术”的形式无疑更易受到消费大众的青睐,因此也蕴含着更高的商业价值和潜力。

早在2017年2月,亿航在广州小蛮腰夜空上演元宵节“天幕流星·千机变”千架无人机灯光秀,便创下了“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表演”世界纪录。一年后,在西安“红五月·城墙国际文化节”前夕,亿航以1374架无人机三维空间编队,再次打破吉尼斯记录。

随着无人机表演的发展,亿航的追求已远不止“空域造景”的喜气氛围,开始在“空中媒体”、“天空流量营销”等方向探着索新的可能。

当下,信息传播的媒介已然从纸张、收音机、电子屏逐渐演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天幕,“媒介的延伸”在以星空为舞台的无人机表演中,再一次得到了新的解读。

而除了空中表演,包含物流和载客两大方向的“城市空中交通(UrbanAirMobility)”则是亿航选择的另一大重点业务方向。相比无人机表演,亿航似乎更加在意自己“无人机载客(AAV)技术先驱者”的身份。

谈到未来城市出行的图景,创始人胡华智说:“只要设定好目的地,上去按个按钮,走,到了,完事了。”这个五岁时便想开一家“飞行玩具店”的孩子,现如今的梦想则是“让人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2020年1月,亿航智能载人级飞行器EH216在美国北卡罗莱州完成了公开试飞表演——巧合的是,这也正是当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的地方。

今年2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这一全球首份《专用条件》的出台,为亿航这一双座版电动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权威依据。随着亿航的适航审定进入最后阶段,所谓的“空中的士”似乎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据摩根士丹利最新数据预测,到2040 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并最终发展至9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但在异常火热的市场背后,无人机空中交通的产业发展仍有不少待解的难题。比如技术的稳定性,规模生产及商用、政策法规的完善等。

抬头仰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为商业的赋能,更是一个赛博朋克的未来之梦。在如此严峻的困难面前,亿航重磅押注的载人应用,无疑是一场“豪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无人机行业的“起飞者”们而言,要实现自由翱翔、跨跃山海的梦想,依旧道阻且长。

04.保护人民:为寻常百姓而飞的“天眼”

“商户朋友们,疫情防控请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一架无人机正在深圳一家市场上空来回盘旋,以高空喊话的方式执行宣传任务。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无人机成为了全国各地应急防疫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空中巡查、消杀喷洒、人群零接触测温、夜间救援工程照明……在艰难的疫情阻击战中,无人机化身为“空中防疫尖兵”,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减少人力损耗,为科学防疫、精准防控提供着有力支撑。

作为带着“天眼”的得力助手,无人机在安防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1”东航航班飞行事故发生后,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的夜视无人机迅速投入幸存者的搜救之中。同时,携带倾斜摄影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的无人机则与地面软件系统配合,通过图片拍摄和软件建模,完成了包括飞机碎片散落位置的现场3D应急测绘。

基于多种类型的无人机系统,2021年全国建设了12个航空应急测绘基地,实现起飞后4小时抵达80%陆地及沿海区域。在地震、水灾、山体滑坡等各类自然灾害的救援行动中,皆可迅速调动应用。

除此之外,无人机还能充当移动基站、提供照明光源,在为抢险救援带来通讯信号与持续光亮的同时,也给心系灾情的人们带去了更多希望。

十多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从最初的一家公司、一款产品到如今的多位玩家、多元领域。显而易见,这个会飞的工具,正悄然重塑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正如《航拍中国》中解说的那样:“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高空,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

无人机,正从你的全世界飞过,且越飞越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