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报告:干掉司机的千亿融资大战!
来源: 车智inveh
在2020年,由于突发的新冠疫情,搭载着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和装备,在特定的在消杀、配送、运输、安防、巡逻等场景内崭露头角,一定程度内也加速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展,也让资本和市场看到自动驾驶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在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除了常规必备融资动作外,也发生影响深远而喜人的变化:
1、拿掉安全员: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员开始被拿掉了,这是自动驾驶商业化标志性的动作,Waymo再一次引领行业的发展。进入到2021年,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的竞争,必然是拿掉安全员的竞争。
2、常态化运营:在2020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展方面,常态化运营(试运营)成为了衡量自动驾驶公司实力的标准。在RoboTaxi领域,在无人配送领域,在港口领域、在厂区物流领域、在矿区等,常态化运营(试运营)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进入到2021年,将会看到更多场景的更多的常态化运营。
3、多场景发展:在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方面,进军不同的场景,似乎是部分自动驾驶公司的选择,美国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宣布推出与RoboTaxi服务Waymo One平行的Waymo Via,正式进军重卡自动驾驶,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也开始在广州测试自动驾驶重卡。进入2021年,自动驾驶公司边界可能将会弱化,但是,挑战将会是巨大的,不同行业的技术、客户和产品形态,都会完全不一样。
自动驾驶公司拿掉安全员、常态化运营、多场景发展等动作,在尚未实现自由现金流前,仍需要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支持,融资,在2020年依旧是自动驾驶公司的主旋律。在2020年,中美自动驾驶公司的融资,全年都呈现出高潮。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看2020年自动驾驶的总结:融资、拿掉安全员、量产和常态化运营和多场景发展。
01 融资:仍旧是核心竞争力
在2020年,融资能力,仍旧是自动驾驶公司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备注:将自动驾驶行业的并购,也放到了融资这个版块,并购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被并购就是放弃了大多数的股权,融资则是放弃了少数的股权,从而换取企业发展的资金,或者是创始团队套现。
作为这一波自动驾驶热潮的发源地,美国自动驾驶的发展情况需要密切关注。Waymo作为自动驾驶领头羊,其一举一动更是牵动着从业者的心。Waymo在融资、拿掉安全员、量产和常态化运营以及多场景发展,全部在引领行业前景。Waymo不倒,自动驾驶就会继续!Waymo倒了,自动驾驶仍旧继续!哈哈哈哈哈哈!
1 美国自动驾驶公司融资情况
A、Waymo创纪录首轮融资30亿美元
5月,Waymo完成首轮外部融资,共计获得30亿美元的现金(首次是22.5亿美元,随后有新投资人追加7.5亿美元),创下自动驾驶公司单轮融资的全球新纪录。
点评:Waymo开启外部融资,影响的是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的融资,毕竟,有机会去投资整个行业全球领头羊,大多数投资人都不会放弃这个诱惑的。但令人意外的是,Waymo的首次外部融资,财务投资人为主,并没有车企的战略投资。这对Waymo来说,还缺乏量产能力的支撑。但,与沃尔沃(乘用车领域)、戴姆勒(重卡领域)的战略合作值得期待。
B、Aurora并购Uber ATG
12月,Aurora并购Uber ATG,新Aurora估值达到100亿美元,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是自动驾驶领域第三个超级独角兽(前面是Waymo、Cruise,均为美国公司,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要加油)。
点评:这个交易的影响是深远的,Uber作为共享网约车全球第一股,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场景商业化的RoboTaxi和共享网约车网联,两者叠加被认为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但Uber选择了卖掉Uber ATG。主要担忧RoboTaxi商业化时间点,以及持续烧钱对Uber财报的影响。
因此,作为交易的一部分,Uber还往新Aurora投资了4亿美元现金,并且持有26%的新Aurora公司股权,原来Aurora团队及投资,则持有新Aurora60%的股权,Uber ATG投资人持有剩余股权,可以预期的是,双方肯定会就RoboTaxi的商业化合作起来的。
C、亚马逊并购Zoox
6月,亚马逊以大约13亿美元现金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超过了通用10.5亿美元并购Cruise,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第一并购案。此前,Zoox估值最后一轮估值为32亿美元,累计融资超过10亿美元。
点评:由于Zoox此前致力于乘用车自动驾驶,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亚马逊是要进军RoboTaxi领域了。但,对于亚马逊来说,无人配送才是战略需求,但Nuro一直与沃尔玛眉来眼去。对于Zoox投资人而言,卖身是一次套现的机会。
D、Nuro融资5亿美元,并购自动驾驶卡车公司Ike
11月,Nuro宣布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财务投资人为主,距离2019年初震惊行业的单轮9.4亿美元融资过去了将近2年。随后,Nuro完成对自动驾驶卡车公司Ike的并购。Ike是一家Nuro持股的初创公司,也可以理解为是Nuro孵化的一家公司。
点评:Nuro并购Ike,目的是为了打造运输物流无人系统。Nuro自身耕耘在最后一公里配送,Ike则致力于干线物流。对于Nuro来说,在运输物流无人化领域,还缺少城配的一环,这是需要补充的。未来,与仓储物流无人化结合,将会是完善的物流无人化体系。Nuro,有这样的野心吗?需要沃尔玛的支持吗?我们拭目以待。
E、大众完成投资福特Argo
6月,Argo宣布,大众26亿美元投资交易完成。这是2019年,大众和福特达成的交易,经过一年左右的时候,终于交割完成。
点评:如果没有这条信息,2020年的Argo似乎是默默无闻的。
2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融资情况
A、小马智行完成两轮融资
2月份,小马智行宣布获得日本丰田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11月,小马智行宣布获得总计2.67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旗下的科创投资平台领投2亿美元,估值达到了53亿美元。
点评:经过今年的两轮融资,小马智行坐稳了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估值第一的宝座,并且获得了丰田的战略投资。消息显示,一汽集团也参与了小马智行的C轮融资。
B、文远知行获得宇通战略投资
12月,文远知行宣布获得全球最大的客车企业宇通单笔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继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后,文远知行再次获得主机厂的投资。
点评:这是中国主机厂在自动驾驶领域砸出的最大一笔单笔投资,看到了宇通购买未来门票的决心。文远知行获得宇通投资后,将会同时推进Mini RobotBus、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宇通都出手,乘用车企还在等什么呢?更何况,国外乘用车巨头,在2019年就基本完成了自动驾驶的战略投资布局。
One more thing:志在Mini RobotBus的轻舟智航,在4月宣布获得种子轮融资,在10月宣布获得联想创投的投资。
C、滴滴自动驾驶完成超5亿美元融资
5月,滴滴自动驾驶获得软银愿景基金超过5亿美元的融资,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单轮融资的记录。
点评:滴滴自动驾驶从独立到获得软银愿景基金的融资,似乎都是在copy Uber ATG的道路。但,接下来,还会继续吗?毕竟上市后的Uber将Uber ATG卖掉了,还没上市的滴滴会如何看待自动驾驶呢?和比亚迪合作的定制网约车D1的量产、投放,可升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的D1,又会如何影响滴滴的自动驾驶战略呢?
D、重卡自动驾驶智加、图森、嬴彻集体融资
4月和11月,嬴彻分别宣布获得1亿美元和1.2亿美元股权融资,在11月的融资中,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方投资了5000万美元,构筑新一代自动驾驶TaaS(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货运网络。
7月和9月,图森未来宣布分别获得美国卡车企业Navistar和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商用车公司传拓集团的投资,但并没有公布投资金额,在11月,有媒体报道称图森获得3.5亿美元融资,由咨询与投资公司VectoIQ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teve Girsky领投,现有的卡车制造伙伴Navistar以及大众旗下的Traton集团(货运铁路运营商和杂货零售商)参投。
11月,智加科技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了国泰君安国际、Hedosophia等。据了解,即将完成新一轮的融资。
点评:图森和智加都喊出了IPO的口号,图森试图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IPO,而智加试图通过今年美国资本市场最火的SPAC方式进行IPO,那么问题来了,哪家公司会是重卡自动驾驶第一股呢?
E、矿车自动驾驶踏歌、慧拓、易控完成融资
3月,慧拓宣布获得过亿元A2轮融资,整个A+轮融资达到2.5亿人民币。
7月,易控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10月,踏歌宣布获得2亿人民币B轮融资,前海母基金和宝通领投,清研资本、蓝焱资本跟投。
点评:矿车自动驾驶,自2019年后,在2020年继续被资本追捧。在2B的市场里面,先发优势和占坑动作很重要,由于有一定规模营收,IPO也被矿车自动驾驶公司提上日程。值得一提的是,一线美元基金都没有在这个领域投资。
F、驭势、新石器、智行者完成融资
2月,驭势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了博世、深创投、中金资本等。
2月,新石器宣布获得2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毅达资本和老股东云启资本、耀途资本跟投。
5月,智行者宣布获得厚安创新基金数千万美元C1轮融资,9月,智行者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新鼎资本、华夏未名等机构投资。
点评:驭势聚焦在机场、厂区等封闭园区的无人化物流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新石器聚焦在移动新零售模式,和安防巡逻车领域等低速场景,智行者也是讲清扫等低速场景的故事,随后,也在讲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故事。低速场景,比高速场景率先商业化,这也是行业的共识。
02 拿掉安全员
自动驾驶最大的目的,就是把人类司机取代,只有去掉了人类司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当然了,社会价值就是在安全、效率方面的提升。
在自动驾驶尚未正式商业化前,安全员取代了人类司机的角色,安全员监管机器人司机工作。自动驾驶要商业化,安全员也是必须要去掉的。
在2021年,拿掉安全员的动作,代表的场景是RoboTaxi,因为,在出租车领域,人类司机的成本,占到了整个出租车不含车辆折旧成本在内的大部分成本,剩下的油费(电费)、维保费用等。在RoboTruck领域,司机的成本大约占到了不含车辆折旧成本的三分之一,其余两块是过路费和油费(自动驾驶也能省油)。
1 美国
Waymo率先推出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10月,Waymo宣布通过旗下的叫车服务软件Waymo One提供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率先在凤凰城提供服务。也就是说,用户通过Waymo One叫来的出租车,可能是看不到安全员的。
点评:Waymo再一次引领了RoboTaxi领域的发展,拿掉安全员,踏出RoboTaxi商业化最重要的一步。对于Waymo来说,就剩下量产这一关了。因为车辆硬件本身尚未准备好迎接自动驾驶系统的到来,Waymo的车队规模一直维持在600-800台的规模。
2 中国
由于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全无人驾驶车辆,还不能提供服务,现在还处于测试阶段。
6月,《中国自动驾驶小汽车营运能力分析报告(2019-2020年度)》30日在广州发布。报告称,广州自动驾驶即将步入取消安全员、迈入运营级5G远程驾驶新阶段。
7月,文远知行获得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测试许可,在广州进行公开道路的全无人驾驶测试。
9月,长沙市政府向湖南阿波罗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批试运营示范通知书和无驾驶人测试通知书。
11月,百度Apollo(参数丨图片)获得北京市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许可,可以在测试路段部署5台无人驾驶测试车辆。
12月,AutoX正式公布中国首批车内全无人、无远程遥控的RoboTaxi车队(首批25台车辆,是Waymo同款的克莱斯勒Pacifica),并发布了其在深圳市繁华公开道路完全无人驾驶的视频。
点评:到2021年,在监管的许可范围内,RoboTaxi必然进入拿掉安全员的竞争。对于投资人来说,带着安全员的Demo,已经不足以证明公司的实力了。只有敢于拿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公司,才具备投资价值。当然了,安全永远都是第一条。
在RoboTruck领域,由于重卡的特殊性,尚未有公司走出拿掉安全员的第一步。可能需要专门的重卡自动驾驶高速车道,甚至是专门的重卡自动驾驶高速,这就看监管部门的规划了。
03 量产和常态化运营
自动驾驶商业化要想常态化运营,必须是要有量产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产品才行。
1 可量产
在2020年,自动驾驶量产方面,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量产,主要是低速场景的量产。高速场景的自动驾驶量产,则是L2+,或者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的量产,包括了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领域。
在乘用车L2+级别领域,量产的案例就太多了,现在乘用车L2+自动驾驶普及率在提升,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如AVP(自主代客泊车)等,也逐渐开始量产,例如威马,宣布在2021年开始量产Cloud AVP。
在商用车领域,智加科技和一汽解放合资的挚途,则致力于量产L3级别自动驾驶重卡,量产车型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进行销售,这款J7 L3已经被解放定为加量不加价销售,也就是说,上了L3的功能,售价与老款保持一致,由此可见解放对L3自动驾驶的重视,用利润换市场。
在L4级别自动驾驶产品层面,全球范围内,在2020年可以量产的,有Nuro和新石器的两款低速场景产品,有文远知行和宇通合作的Mini RoboBus。在乘用车方面,L4级别自动驾驶产品,有Cruise发布的可量产的自动驾驶车型Origin,和Zoox发布的RoboTaxi原型车是值得期待的。
2月,Nuro研发的完全无人自动驾驶配送车R2,正式获得美国运输部(DOT)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批准,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路。这是全球首个完全无人驾驶车辆上路的许可。
12月,Nuro R2正式获得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的许可,可以在加州公共道路上推出付费的自动驾驶送货服务,成为首家获批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R2是Nuro与密歇根州的Roush Enterprises合作设计和生产的,配备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没有方向盘、没有后视镜、没有侧视镜、没有挡风玻璃的可量产的自动驾驶运输车。
6月,新石器量产全栈式软硬件一体无人车X3,X3应用了21.5寸LCD大屏,最高载货量300KG,全车有4次紧急停止按键,以保证行驶的安全。随后,新石器获得了检测服务提供商TÜV莱茵颁发的全球首个L4级无人车欧盟认证,可以开启在欧盟国家部署。
在L4级别高速自动驾驶产品上,自动驾驶公司和主机厂都达成了相应的合作,当还没有产品在2020年推出。对于车智君来说,比较期待的是Waymo和沃尔沃在L4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方面的战略合作,预计2022年量产。此外,Waymo还和戴姆勒达成合作,在美国制造自动驾驶重卡,并且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在Mini RoboBus领域,由于宇通战略投资了文远知行,双方共同研发了中国首款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的全无人驾驶小巴(Mini RoboBus),这款前装量产车型,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搭载了文远知行提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
1月,通用Cruise在旧金山发布Cruise Origin自动驾驶车型,这款车型是通用汽车、本田汽车和Cruise三年合作的成果,将用于旗下自动驾驶共享汽车车队,可24小时提供服务,支持夜间驾驶。
12月,被亚马逊收购的Zoox出乎意料的发布了一款完全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 这款自动“马车式”汽车是一款全电动四轮车,最多可坐4人,外观与该领域其他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相似。车的两端各有一台马达,可以双向行驶,最高时速可达75英里。车配备了两个电池组,每排座位下一组,一次充电可续航16个小时。
2 常态化运营
进入2020年,在自动驾驶各个应用场景,包括RoboTaxi、RoboTruck、最后一公里配送、园区、厂区、矿区、港口等领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常态化运营,或者是试运营,这是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的前提。
Waymo在美国运营的RoboTaxi服务Waymo One,应该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RoboTaxi试运营了,并且提供的完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服务,也是全球首个。
Aptiv和现代汽车合资后,新公司名字为Motional,此前Aptiv在拉斯维加斯运营的RoboTaxi服务,应该由新公司Motional继续,Motional和Lyft达成合作,将在2023年在美国主要城市提供RoboTaxi服务。
在中国,带有安全员的RoboTaxi的试运营,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参与的公司包括了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元戎启行等RoboTaxi玩家。
百度Apollo以智慧交通+无人车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大举竞标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长沙、苏州、沧州、保定、广州、株洲、阳泉、银川等城市,都看到了百度Apollo的身影。
文远知行、AutoX等初创公司,则与高德等打车聚合平台合作,将旗下的自动驾驶车辆,接入到聚合平台上提供服务。滴滴则通过通过自身的APP,在上海提供开放的自动驾驶服务。元戎启行则与曹操专车开展自动驾驶网约车试运营合作,目标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提供百辆级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
在园区和厂区,驭势在香港机场、五菱汽车厂区和一汽物流园区,都进行了常态化的运营;在矿区,踏歌《南露天煤矿自卸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项目》通过评审验收,是国内首个实现夜班作业的矿用卡车无人运输项目,慧拓则在宝日希勒煤矿进行了极寒型复杂气候环境露天矿无人驾驶卡车编组作业。在港口,主线科技深耕天津港,在1月份,就有25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开启首次规模化实船运输。
在更多的细分场景,也纷纷落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例如,在无人配送领域,京东物流携手常熟,要建设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市。轻舟智航则在苏州、深圳等地推出自动驾驶公交车服务,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尝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服务。
04 多场景发展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项最具破坏力的创新技术,在应用场景的目的就是取代人类司机,因此,有自动驾驶公司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是具备通用性的。
在3月份,Waymo宣布完成22.5亿美元融资的同时,宣布推出与RoboTaxi服务Waymo One平行的RoboTruck服务Waymo Via。Waymo Via侧重于各种形式的货物交付,但还是被认为主要是进军RoboTruck市场,毕竟干线物流市场规模,不亚于RoboTaxi的市场规模。为了实现自动驾驶重卡的量产,在10月份,Waymo和戴姆勒达成战略合作,目标直指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量产。
除了Waymo开拓重卡自动驾驶,小马智行也宣布进军重卡自动驾驶领域,并且在广州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参考Waymo的经验,Waymo是有独立的重卡自动驾驶团队,小马智行也组建了独立的重卡自动驾驶团队。Waymo和小马智行拓展场景,是从载人到载物,被认为是,走了一条更容易的路线,因为载物是不需要考虑物体的乘坐舒适性,因此难度更低一些,但,实际上,载物的不同载荷,还是有难度的。只能说,不同场景,各有难点。
文远知行在获得宇通战略投资后,双方推出了量产的Mini RoboBus,还是耕耘在载人的场景,Mini RoboBus主要是用于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相比RoboTaxi而言,载客量会更大一些,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会更高,但,Mini RoboBus的速度是可以适度慢一些,从而降低技术难度。
智行者,则从低速场景切入到高速场景,在获得厚安创新基金、新鼎资本等投资后,智行者表示,将持续推动低速无人车在环卫、物流、园区等场景下的部署,同时将与车企一起部署L4级RoboTaxi车队。从低速到高速,这是非常难。
主线科技则是从封闭场景走向公开道路,先是做港口的自动驾驶重卡,积累技术和经验值,随后瞄准了市场规模更大的干线物流市场,在8月份,联合福佑卡车成立合资公司,主线科技自动驾驶卡车接入全国真实货运网络,这个尚无更多的具体信息。
05 不可忽视的巨头:苹果和华为
自动驾驶行业,不可忽视的两个巨头玩家:苹果和华为。
苹果作为智能手机市场毫无争议的全球老大,手握千亿美元规模的现金,正在寻找下一个大市场。从2013年开始,苹果就瞄准了汽车领域,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虽然在路线上有过摇摆,到底是只做自动驾驶系统,还是软硬件一起做。
在12月,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有了更多的信息传出。传闻,是要在2021年9月发布,比原计划的23-25年至少提前了2年,现在供应商已经在加紧备货了。根据此前透露的苹果申请的汽车方面的专利来看,苹果汽车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看到苹果造车消息后,跳出来说,当年(也就是18年)特斯拉Model 3产能地狱式爬坡的时候,曾经想约苹果CEO库克聊聊,卖个600亿美元,但库克连见都不见马斯克,现在特斯拉市值超过6500亿美元,马斯克应该庆幸当时没卖成。
苹果造车和特斯拉渊源很深,苹果从特斯拉挖了大量的人才,包括工程、造型和自动驾驶等,马斯克对此也不屑一顾。但从这方面来看,苹果造车的决心是由来已久,只是在于是否能拿出革命性的产品。
自动驾驶是苹果汽车必须具备的能力,在2019年,苹果还将面临倒闭的Drive AI并购,以提升自己的自动驾驶能力。此外,在车上的很多硬件,可能都需要苹果来重新定义,例如各类可编程的零部件,从而在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也大大拓展了汽车的适用性、娱乐性、安全性和商业价值。
还是那句话,苹果汽车,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华为汽车业务已经被业内跟踪了很久,也普遍认为华为一定会造整车。从底层技术来看,华为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拥有的技术能力,不亚于、甚至是强于特斯拉,在生态、万物互联方面,特斯拉更不是对手,可能还得看苹果汽车。
目前,华为官方定调是三年内不造车,任正非还特意签发了文件,并且强调,谁提造车,就可以调岗(可能是调去造车吧,哈哈哈哈,别逼逼,干就玩了呗)。但是,从组织架构上看,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从ICT管委会,划分到消费者业务管委会,并且由华为手机的老大余承东全面负责汽车业务。
在产品层面,华为和北汽新能源合作的ARCFOX车型,明年将会全面搭载华为HI方案产品,并且是贴上华为汽车业务的“HI”标。此外,华为和长城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更重磅的是,华为和长安、宁德时代正在合作全新的高端品牌,并且在2021年量产上市,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传感器配置方案包含了5个激光雷达。
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软件算法、芯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华为具备自动驾驶全栈式能力。目前,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可能也是所有公司中最多的,甚至超过了Waymo这样只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毕竟,华为想做的东西大多了,不一定都用自己的,但,一定要有,免得再被卡脖子。
至于华为汽车,外界还都是认为其会造车,随着苹果造车消息的传出,华为造车也是可以期待的。毕竟,苹果和华为,前后也就是相隔了半年开始进军汽车领域,最终可能会在汽车领域上演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
未来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品牌,三个品牌可能是不能忽视的:特斯拉、苹果和华为。
06 激光雷达的车规级量产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要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必不可少的传感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需要车规级的量产激光雷达。
在2020年,激光雷达上车,已经成为了潮流。长城汽车宣布,要在量产车型上激光雷达,小鹏汽车宣布要上激光雷达,蔚来在1月9日的NIO Day也要宣布上激光雷达。就在今天,速腾官宣为北美车企批量发货,是全球首批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据车智君了解,将搭载在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的量产车型上。
虽然都在宣传是车规级的激光雷达了,但是,真正上前装量产车型才是王道。
激光雷达还没几款产品上前装量产车型,激光雷达公司倒是有5家要在美国上市了,包括Velodyne、Luminar、Innoviz、Aeva和Ouster,其中Luminary的市值突破了100亿美元,因为其拿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车企前装定点单子。
在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禾赛已经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另一家被认为可能要接近上市的是速腾聚创。2021年,激光雷达市场可能要迎来全面的爆发,激光雷达公司趁着这个市场机遇,扎堆上市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12月21日,华为首次公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从研发到拿出产品,也不过是4年的时间,作为定位前装量产的产品,华为目前已经有多个车型的配套经验,并且建立了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的Pilot产线,产能规模朝着10万套/线在推进。
可以想象,2021年的激光雷达,必然走向车规级+残酷价格战的竞争。这样的市场环境,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公平而残酷的,只有拿出更好的产品、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07 总结和展望
2020年的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年初疫情的考验,各路自动驾驶产品和设备,纷纷奔赴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让人类渴望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让资本看到了市场的潜力。
在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继续上演疯狂的融资戏。Waymo一出,无人争锋,首轮就是30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大大补充了Waymo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对员工期权有了外部定价,从而可以稳定军心。
所有的自动驾驶公司都需要融资,有公司融资看起来很顺利,并且融了还不止一轮。有公司融资就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所有的磨难,都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这种磨难。磨难过后,凤凰磐涅。这也是车智君,实实在在观察到的。
有并购、有卖身、有创业者的坚持、有巨头的跑步进场,这就是自动驾驶的魅力所在,这个可能也是继新能源后,最大的风口。在2020年,新能源是彻底火了,二级市场的标的,包括特斯拉、蔚来、五菱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等,都涨了。
展望2021年:
自动驾驶在业务层面,随着各家融资到账,将会继续推进商业化的落地,试运营、运营、区域运营、规模运营,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低速场景、封闭场景等技术难度更低的场景。
在量产方面,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努力推进自动驾驶的前装量产落地,或许,在高速场景,或许我们能看到千台级规模的应用,在低速场景,我们能万台级规模的应用。
在多场景商业化方面,由于不同场景,要使用完全不同的硬件车辆平台,以及面对完全不同的客户群体,难度其实不亚于独立操作一家全新的公司。这需要开展多场景业务的公司,做好心理准备,并且有足够的投入。有时候,坚持战略定力会更重要。
在2021年,自动驾驶产品将会更多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出现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提供各类的服务。也可以预期的是,自动驾驶行业,会继续成为投资的风口,甚至,在二级市场,也会有机会让更多的投资人参与。
2020年终于过去,2021年新的开始!